找到相关内容3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境遇中把握“第一念”:修持用功的有力着手处

    寸土难让程度上的事相。   就算在与自己无关的方面,要做到对有德有才者普行赞叹已是难行,人们为达到自己的某种心里平衡很多时候会选择与自己有同样心里的族群中怪语讥嫌、发泄不满。而真正要做到身口无失、...

    传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55181846.html
  • 从〈十善业道经〉浅谈佛教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

    佛教的道德规范,而五戒是最基本及最重要的。十善业道亦含摄五戒之内涵;如身三业等同于“杀”“盗”“淫”三戒,口四业统摄于“妄”戒。而意三业是支配身口作业,应远离能让人神智不清及乱性的媒介,保持自制能力,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60082175.html
  • 十善业道 净课仪规

    不相同。五戒是重在身戒和口戒。十善业道,除了身口之外,特别重在意戒。   ●问:怎样叫不杀生?答:不但人不可杀,凡是一切有生命的动物,都不可杀。还要注意保护动物和放生。   ●问:怎样叫不偷盗。答:...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986353.html
  •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二世纪普贤菩萨乘象图

    礼敬诸佛:礼敬指生恭敬心,遍于身口,进行礼拜。即心观想,身礼拜,口称念:“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及十方法...

    普贤菩萨乘象图|普贤菩萨|佛教文化

    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71059325541.html
  • 《戒学之重要性》

    者是一体的,缺一不可,它们所解释的道理是相通的,但其作用各有侧重。   (一)  约功用--戒定慧,各有其特殊的功用,身口七支与所对五欲之境,须有戒律防禁,方不起於恶;心意上所起之散乱妄念,非有禅定之...,而得到解脱。所以戒、定、慧三学,便成为修行大小乘佛法的康庄大道。    戒定慧三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表二)  戒 定 慧   甲胄 弓 箭   防弹衣 枪 子弹   生命 血液 骨髓   身口七支与...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2542016.html
  • 《中阿含经》之业观初探

    意业为导  业,就是行为,身、口、意三业或净或不净的行为,以意业为主导,身口二业是听意业的指挥,而实际表现于具体行动的,则是身口二业。所以佛陀在《中阿含经》中特别重视意业,如〈优婆离经〉(大正1,...

    释大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145076.html
  • 《中阿含经》之业观初探--以〈业相应品〉为主

    轨范则无法安立。  (五)三业以意业为导  业,就是行为,身、口、意三业或净或不净的行为,以意业为主导,身口二业是听意业的指挥,而实际表现于具体行动的,则是身口二业。所以佛陀在《中阿含经》中特别重视意业...

    释大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347250.html
  • 戒律的缘起与律藏的结集

    律仪,即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五戒和八关戒斋。二、静虑生律仪,亦名定共戒,即得色界定时,其心自有防恶身口七支的功能。三、道生律仪,亦名道共戒,即得无漏时,其心自有防恶身口七支的功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1659656.html
  • 天台戒律观初探

    ,心不妄动,身口亦寂,三业皎镜,又名定共戒,入定时任运无杂,出定身口柔软亦不杂,凡夫入定能持,此四戒属事戒,持此四戒有三品果报,持上品戒得天报;持中品戒得人报,持下品戒得修罗报。 随道戒,...悔名改往修来。佛智遍照,佛慈普摄,我以身口,投佛足下,愿世眼证我忏悔,我无始无量遮佛道明,无明所遮,不识正真,从三界系,动身口意,起十恶罪,三宝六亲,四生五道,作不饶益行,破发三乘心,发是语时,...

    宗 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160590.html
  • 评《大正新修大藏经〉(二)

    rdquo;王言:“善哉!”   上述二卷本录文中的划线部分为移入的脱落文字。与三卷本录文对照,最大的差别在于三卷本说:“愚人不能制其身口”;而二卷本的文字却是“愚人不能不制其身口”,多了一个“不”字,以致文意完全相反。很显然,三卷本的文字是正确的。证之巴利语《弥兰陀王之问》,结论也相同。   我...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2660914.html